找到約 52 條結果

0年vs11年!首次上會「菜鳥」記者請教「老司機」:兩會報道怎麼做?這麼做!

全國兩會即將開幕,大公文匯全媒體採訪團從香港來到北京採訪全國兩會,成員之中有人跑過三屆兩會,有人跑過一屆兩會,還有人是首次上會,相比起已經跑過十一年兩會的駐北京記者朱燁來說,都是「兩會新人」。其中,首次來北京採訪兩會的記者鄧文瀚,作為「新手
訪談
2023-03-03 20:05

大灣區錦囊·生活|灣區港澳青年春節怎麼過?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敖敏輝、帥誠廣州報道:在一派喜慶的氣氛中虎年已經來到,因為受疫情影響內地與香港未能通關,有不少在內地工作生活的港澳青年選擇留在內地度過春節。雖然不能與親人團聚,但他們通過與朋友聚餐、逛夜市等多姿多彩的方式,度過了這個並不孤
新聞
2022-02-05 12:39

兩會民聲|網課成常態 師生和家長怎麼看?

蕊雲南、河南報道:2021年全國兩會正在北京舉行,教育作為兩會的一項重要議題備受關注。去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網課成為眾多學校和教育機構的「教學新常態」。學生們都報了什麼網課?是自願報的嗎?學習效果如何?對於這些問題,學生、家長和老師從各
新聞
2021-03-07 20:13

新經濟觀察·銀髮經濟【1/3】|街訪:居家還是養老院?你會怎麼選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張仕珍西安報道:中國不僅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正面臨加速老齡化的問題。目前,養老方式的選擇成為許多家庭關心的問題:長者會選擇居家養老還是去養老院療養?子女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記者近日採訪到一些西安市民,一起聽聽他們的看法
新聞
2021-12-11 11:00

「真實的中國」什麼樣?聽聽這位英國博主怎麼說!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曾萍、蘇徵兵廣西報道:「有時候我相隔一周,同一條街道就會新建起一棟建築,我時常驚嘆這到底是誰幹的!」在桂林生活了7年的英國人白茅(Barrie)常常對中國速度表示歎為觀止。白茅十分適應在中國的生活,「就像在家一樣,我們都喝
訪談
2021-06-09 21:30

如何內外雙循環?聽聽服貿會上的內企怎麼說

冠男表示,中車的工作重心主要在國內市場,但國內市場日趨飽和,因此中車也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將在此。「中國的高鐵技術是全世界領先的,我們的高鐵商務運營最高時速可達400公里/小時,這是世界上目前最快的、長距離高鐵的運營時速。」
新聞
2020-09-07 16:20

首批在廣州擔任公職的港青 現在過得怎麼樣

的發展空間和前景。2018年,從清華大學經濟與金融專業畢業的香港青年洪逸曦回到香港就業有很好的選擇,不過那時粵港澳大灣區風頭正盛,儘管香港的銀行和深圳的民企,無論是知名度、崗位和薪金,都存在着一些差距,但在這樣一個重要的關口,洪逸曦選擇了北
新聞
2021-07-19 19:23

大灣區錦囊·創業|半年吸88家團隊入駐 廣州這樣打造港澳青年「雙創」首選地!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李薇、帥誠廣州報道:位於廣州市天河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已正式開園半年有餘,這期間不少來自港澳的創新創業項目紛紛入駐。整個園區建築面積達6.65萬平方米,總投資超7億元人民幣,是目前廣州面向港澳青
新聞
2021-12-04 15:33

屈穎妍講你知|撲克臉的官

一位跟官員打交道30多年的退休警官總結說:「政務官首要工作是粉飾太平,主要心法是:推、側、閃、避、卸。」以上那個港台的投訴,簡直把這種當官心法發揮得淋漓盡致。 日前,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及何君堯在議事堂對黑暴中的犯法社工竟然可繼續領社工牌照去
訪談
2021-06-03 15:15

大灣區錦囊·置業|港人大灣區買樓最鍾意哪個城市?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帥誠、胡若璋廣州報道:隨着粵港澳大灣區政策相繼出台,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置業的熱情也不斷升溫。不過由於兩地政策不同,港人對於在內地的買房流程和注意事項均不太了解,往往會在看房、買房上走不少彎路。為此,「大灣區錦囊」特別
新聞
2022-06-04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