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約 7 條結果

港人北上|可以吃的文物!港生山東博物館體驗「網紅」文創

一人面紋銅鉞,1965年出土於山東青州蘇埠屯,為殷商末期青銅鉞的典型代表。亞醜鉞器身作透雕人面紋,極富威嚴;正反兩面銘「亞醜」二字,故得此名。專家推測這裏可能是「亞醜」族的墓地,該墓主人則可能是僅次於商王的方伯一類的人物。 國寶探秘考古盲盒
訪談
2022-06-23 17:41

100種味道·新年篇|蒸上膠東大餑餑 熱騰騰的年味就有了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胡臥龍 山東報道)膠東大餑餑多產於山東膠東半島,是煙威地區的傳統麵食。在膠東,過年最有年味的莫過於吃白白嫩嫩的大餑餑。餑餑,有朝氣蓬勃之意。在當地民俗裏,人們通過蒸餑餑來期盼生活蒸蒸日上、紅紅火火。 一到臘月二十左右,
新聞
2021-02-13 10:30

愛上這座城·北京|創業港青:北京的可愛在於多元包容充滿活力

中國傳媒大學讀書。2018年大學畢業後,她選擇留在北京從事粵語教育工作。在求學和工作過程中,她感受到了北京這座城市的活力和包容。她說,「在北京這些年,視野更開闊了,心態更開放了,生活的圈子在不斷擴大,對工作機會的認知也由一座城擴展到了全國。
訪談
2022-08-15 22:25

100種味道·中秋篇|「月滿金沙」文創月餅 舌尖上的「文物檔案」

套月餅的金箔製作需費時10天左右。除了可以食用,消費者還能用小鑷子將餅皮上的文物形象金箔輕輕揭下,小心粘貼在隨月餅附贈的探秘金沙珍藏卡上,親手製作一份可以永久保存的「文物檔案」。以古人之心、賞今時之月,文創月餅或許是中秋佳節的另一個好選擇。
新聞
2020-09-30 16:49

中國味·日本篇|沉迷中華料理 這群主廚日本詮釋「舌尖上的中國」

香氣四溢的中國菜,已成為海外民眾了解中國文化的一扇窗。近年來,隨着中日民間往來增多,越來越多的中國各系菜品漂洋過海,亮相在日本民眾的餐桌上。鮮嫩爽口的炒鮑魚、焦香四溢的蔥油撈麵、滋味酸爽的酸辣湯……一道道中國料理不僅滿足了海外華人的期待,也
訪談
2022-08-28 19:39

愛上這座城·廣州|港青:最愛廣州貼地的人情味 粵語粵菜夠親切

在內地四大一線城市之中,廣州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一線城市中不高的樓價,一盅兩件的早茶傳統,老城區還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老字號品牌,也是一線城市中煙火氣濃的城市。提到廣州,在廣州工作、生活的港人都覺得親切。這裏有熟悉的粵菜、親切的粵語,遍布大街小巷
訪談
2022-08-16 17:45

以法論政EP5|香港捲入西方陰謀陷阱 馬恩國為您剖析大國博弈中的間諜戰場(上)

做到的嗎?間諜都是像007那樣工作嗎?帶着一系列問題,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主席馬恩國先生在本期以法論政節目,從歷史及法律角度揭露西方醜陋目的及邪惡陰謀,同時揭開間諜這一職業的神秘面紗。 馬恩國律師講到,在冷戰時期,西方國家試圖從內部徹底改革蘇
訪談
2021-12-14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