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約 77 條結果

大灣區錦囊·生活|灣區港澳青年春節怎麼過?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敖敏輝、帥誠廣州報道:在一派喜慶的氣氛中虎年已經來到,因為受疫情影響內地與香港未能通關,有不少在內地工作生活的港澳青年選擇留在內地度過春節。雖然不能與親人團聚,但他們通過與朋友聚餐、逛夜市等多姿多彩的方式,度過了這個並不孤
新聞
2022-02-05 12:39

兩會民聲|網課成常態 師生和家長怎麼看?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譚旻煦、劉蕊雲南、河南報道:2021年全國兩會正在北京舉行,教育作為兩會的一項重要議題備受關注。去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網課成為眾多學校和教育機構的「教學新常態」。學生們都報了什麼網課?是自願報的嗎?學習效果如何?對於這
新聞
2021-03-07 20:13

100種味道·新年篇|蒸上膠東大餑餑 熱騰騰的年味就有了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胡臥龍 山東報道)膠東大餑餑多產於山東膠東半島,是煙威地區的傳統麵食。在膠東,過年最有年味的莫過於吃白白嫩嫩的大餑餑。餑餑,有朝氣蓬勃之意。在當地民俗裏,人們通過蒸餑餑來期盼生活蒸蒸日上、紅紅火火。 一到臘月二十左右,
新聞
2021-02-13 10:30

愛上這座城·北京|創業港青:北京的可愛在於多元包容充滿活力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江鑫嫻、實習記者沈冠喬北京報道:當香港創業青年遇上多元化的北京,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香港人李興龍6年前選擇來到北京,與內地朋友共同實現科創夢想,成立了北京真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他認為北京是一座多元並且包容性很強的城市,這
訪談
2022-08-15 22:25

100種味道·中秋篇|「月滿金沙」文創月餅 舌尖上的「文物檔案」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向芸 成都報道:中秋佳節是闔家團圓、一齊賞月、吃月餅的美好節日。近年來,國內各大博物館都會在中秋來臨之際,推出文創月餅禮盒,為中秋佳節加點「文化料」。今年,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推出的「月滿金沙」月餅,以太陽神鳥金飾、蛙形金
新聞
2020-09-30 16:49

中國味·日本篇|沉迷中華料理 這群主廚日本詮釋「舌尖上的中國」

香氣四溢的中國菜,已成為海外民眾了解中國文化的一扇窗。近年來,隨着中日民間往來增多,越來越多的中國各系菜品漂洋過海,亮相在日本民眾的餐桌上。鮮嫩爽口的炒鮑魚、焦香四溢的蔥油撈麵、滋味酸爽的酸辣湯……一道道中國料理不僅滿足了海外華人的期待,也
訪談
2022-08-28 19:39

新經濟觀察·銀髮經濟【1/3】|街訪:居家還是養老院?你會怎麼選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張仕珍西安報道:中國不僅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正面臨加速老齡化的問題。目前,養老方式的選擇成為許多家庭關心的問題:長者會選擇居家養老還是去養老院療養?子女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記者近日採訪到一些西安市民,一起聽聽他們的看法
新聞
2021-12-11 11:00

華為跨界入局 特斯拉頻上熱搜 本屆上海車展市民怎麼看?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孔雯瓊、倪夢璟上海報道:4月19日至28日,第19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技術扎堆亮相,新能源汽車風頭蓋過傳統燃油車,場面極具現代感與未來感,亦有特斯拉車主現場維權,一度登上
新聞
2021-04-23 16:31

「真實的中國」什麼樣?聽聽這位英國博主怎麼說!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曾萍、蘇徵兵廣西報道:「有時候我相隔一周,同一條街道就會新建起一棟建築,我時常驚嘆這到底是誰幹的!」在桂林生活了7年的英國人白茅(Barrie)常常對中國速度表示歎為觀止。白茅十分適應在中國的生活,「就像在家一樣,我們都喝
訪談
2021-06-09 21:30

如何內外雙循環?聽聽服貿會上的內企怎麼說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朱燁、周琳、馬曉芳北京報道:面對風險不明的國際經濟形勢,疫情之後的中國正積極構建內外雙循環的良性互動。對此,正在參加服貿會的中國企業們紛紛對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表示,出口困難不如轉戰拓展內需,他們一方面十分看好中國市場的潛力
新聞
2020-09-07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