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約 68 條結果

0年vs11年!首次上會「菜鳥」記者請教「老司機」:兩會報道怎麼做?這麼做!

全國兩會即將開幕,大公文匯全媒體採訪團從香港來到北京採訪全國兩會,成員之中有人跑過三屆兩會,有人跑過一屆兩會,還有人是首次上會,相比起已經跑過十一年兩會的駐北京記者朱燁來說,都是「兩會新人」。其中,首次來北京採訪兩會的記者鄧文瀚,作為「新手
訪談
2023-03-03 20:05

大灣區錦囊·生活|灣區港澳青年春節怎麼過?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敖敏輝、帥誠廣州報道:在一派喜慶的氣氛中虎年已經來到,因為受疫情影響內地與香港未能通關,有不少在內地工作生活的港澳青年選擇留在內地度過春節。雖然不能與親人團聚,但他們通過與朋友聚餐、逛夜市等多姿多彩的方式,度過了這個並不孤
新聞
2022-02-05 12:39

兩會民聲|網課成常態 師生和家長怎麼看?

蕊雲南、河南報道:2021年全國兩會正在北京舉行,教育作為兩會的一項重要議題備受關注。去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網課成為眾多學校和教育機構的「教學新常態」。學生們都報了什麼網課?是自願報的嗎?學習效果如何?對於這些問題,學生、家長和老師從各
新聞
2021-03-07 20:13

視頻論點|毒蘋果的毒

關係良好。但當我在2019年7月表達撐警意願後,卻即時返轉豬肚與我割蓆,還大做文章把我落井下石。試問這樣不懂感恩沒有良心的傳媒,又會做出些怎樣的新聞?我個人的立場便等於我人格有問題嗎?請問民主是否等於只可以有一種立場及聲音?那他們多年來究竟
新聞
2021-04-21 20:43

視頻論點|美國的「制裁」爛Gag

離全國人大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決定不到一周,美國就坐不住了,威脅制裁24位中國官員,再次凸顯其蠻橫霸道作風。 自去年香港落實國安法以來,美國已多次揮舞「制裁」大棒。但這種「制裁」能達到什麼效果嗎?沒有,有的只是美國式自欺欺人。 中國政府在
新聞
2021-03-18 18:14

視頻論點|《蘋果》最後的謊言

被依法凍結,涉及1800萬資金,而其前行政總裁張劍虹早前還稱,公司有5億多流動資金。到了五月上旬,張劍虹仍強調即使碰到特別情況,仍有方法賠償員工。如今,這些錢哪裏去了? 最耐人尋味的是,所謂《蘋果日報》將在「七一」前執笠的說法是從該公司內部
新聞
2021-07-02 15:01

新經濟觀察·銀髮經濟【1/3】|街訪:居家還是養老院?你會怎麼選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張仕珍西安報道:中國不僅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正面臨加速老齡化的問題。目前,養老方式的選擇成為許多家庭關心的問題:長者會選擇居家養老還是去養老院療養?子女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記者近日採訪到一些西安市民,一起聽聽他們的看法
新聞
2021-12-11 11:00

「真實的中國」什麼樣?聽聽這位英國博主怎麼說!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曾萍、蘇徵兵廣西報道:「有時候我相隔一周,同一條街道就會新建起一棟建築,我時常驚嘆這到底是誰幹的!」在桂林生活了7年的英國人白茅(Barrie)常常對中國速度表示歎為觀止。白茅十分適應在中國的生活,「就像在家一樣,我們都喝
訪談
2021-06-09 21:30

如何內外雙循環?聽聽服貿會上的內企怎麼說

冠男表示,中車的工作重心主要在國內市場,但國內市場日趨飽和,因此中車也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將在此。「中國的高鐵技術是全世界領先的,我們的高鐵商務運營最高時速可達400公里/小時,這是世界上目前最快的、長距離高鐵的運營時速。」
新聞
2020-09-07 16:20

首批在廣州擔任公職的港青 現在過得怎麼樣

的發展空間和前景。2018年,從清華大學經濟與金融專業畢業的香港青年洪逸曦回到香港就業有很好的選擇,不過那時粵港澳大灣區風頭正盛,儘管香港的銀行和深圳的民企,無論是知名度、崗位和薪金,都存在着一些差距,但在這樣一個重要的關口,洪逸曦選擇了北
新聞
2021-07-19 19:23